在線溶解氧控制器是水質監測的重要設備,其測量精度直接影響水產養殖、污水處理等場景的決策質量。定期校準是保障數據可靠性的核心環節,以下從原理到實踐全面解析校準流程:
一、校準前的準備與預處理
電極活化與極化
新電極或長期未使用的電極需進行通電極化:連接儀器通電3060分鐘。若關機1小時內重啟,需極化525分鐘。此步驟使電解液形成穩定電位差,為精準測量奠定基礎。
清潔與檢查
若電極受污染(如藻類附著、油污),需用堿水、0.01mol/L鹽酸等洗滌后,用流水充分洗凈。
檢查膜層完整性,破損或老化需立即更換。
環境與設備預熱
將電極浸入水中浸泡12小時,連接信號轉換器后通電預熱≥30分鐘,確保電路穩定。
二、核心校準流程
零點校準
溶液配制:將約25g的無水亞硫酸鈉溶于蒸餾水中,加蒸餾水至500mL(現配現用)。
操作步驟:將電極浸入零點校正液,待讀數穩定后啟動校準程序,使顯示值歸零。
量程校準
飽和溶解氧溶液制備:在(25±0.5)℃下,以1L/min流量向蒸餾水中通空氣至溶解氧飽和,靜置穩定(200mL水需510分鐘,500mL需1020分鐘)。
校準執行:電極浸入量程校正液,攪拌至讀數穩定,測定當前水溫,對照標準溶解氧濃度表調整儀器示值。
迭代優化:反復交替進行零點與量程校準,直至兩者誤差均控制在±0.25mg/L以內。
三、殊場景校準技術
鹽度補償校準
在高鹽度環境中,需進入“Salt模式”,按實際鹽度修改預設值(默認0.0g/L)。
氣壓補償校準
進入“Air模式”,根據當地實時大氣壓修改儀器預設值(默認101.3kPa),消除氣壓對溶解氧濃度的影響。
四、維護規范與質量控制
校準周期
常規工況建議每月校準一次;高負荷或劇烈波動環境需縮短至每周,并在每次更換電極后強制校準。
操作禁忌
避免氣泡吸附傳感器膜面,擦拭時沿單一方向輕拭。
校準全程規避陽光直射及熱源干擾,維持水溫恒定。
校準不僅是技術流程,更是質量管理體系的核心環節。通過上述系統化操作,可保障在線溶解氧數據的真實性與決策科學性。